優化審批流程:效仿青海省的做法,多部門建立聯合工作機制,通過政務數據共享,將地熱項目的礦業權審批、取水許可、項目立項備案等流程集中整合,協同辦理,減少審批環節和時間成本,推動地熱項目盡早開工建設?。
加強資源勘察:自然資源管理部門聯合專業地質勘查隊伍,采用先進地質勘探技術,像大地電磁測深、衛星遙感等,系統開展青藏高原地熱資源分布、儲量、溫度梯度等數據的精準普查,構建地熱資源數據庫與動態監測平臺,為開發提供科學依據?。
給予資金扶持:中央與地方財政每年設置地熱專項補貼資金,對地熱發電、大規模供暖項目給予投資補貼。同時,引導政策性銀行,如國家開發銀行等,為地熱重點工程提供長期低息貸款,鼓勵商業銀行開發地熱項目專屬的綠色金融信貸產品?。
推動科技攻關:聯合高校、科研院所與企業,設立地熱開發技術研究基金,集中力量突破干熱巖人工儲層構建、超高溫地熱流體防腐防垢、地熱與其他能源多能互補集成等技術瓶頸,同時建立地熱科技成果轉化對接平臺,加速科研成果實地應用?。
實行稅收優惠:對從事青藏高原地熱資源開發的企業,實施企業所得稅優惠,按一定比例降低稅率征收。在項目建設階段,對進口必要的地熱勘查開采專業設備,免征關稅與進口環節增值稅,以降低企業的設備采購成本。
開展示范工程建設:選擇共和盆地、藏北高原等地熱條件優越的區域,打造地熱發電示范電站、地熱綜合供暖示范小區、地熱農業種植養殖示范基地等標桿項目,以直觀的效果為地熱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提供可復制借鑒的模式。
完善輸送消納網絡:能源管理部門牽頭,統籌規劃地熱蒸汽、熱水輸送管網建設,使地熱資源能高效輸送至用戶端。推動電網企業完善配套,建立地熱電力優先并網保障機制,通過電網改造和智能調控,提升地熱電力消納能力,避免地熱電力棄電現象 。
強化生態保護監管:制定嚴格的地熱開發環境準入清單,對回灌水質標準、廢熱排放溫度閾值、生態擾動控制范圍等指標做出細致規定。環保執法部門定期對地熱項目開展環境監察,督促企業安裝水質在線監測、生態影響感知等設備,確保生態保護舉措落實到位 。